战舰的排列顺序并非由玩家手动调整,而是由系统根据舰船的站位属性自动分配。舰船的站位分为前排、中排和后排三种,分别对应承担伤害、均衡作战和主力输出的职能。玩家可以通过查看舰船属性中的站位图标(位于攻城能力上方)确认其默认位置,同一舰船的不同子型号可能站位不同,例如装甲型通常在前排,而火炮型多在中后排。大型舰种如巡洋舰、航母通常默认后排,但存在个别例外。
战舰的武器攻击优先级由战斗序列决定,每种武器的详情页会明确标注其攻击顺序(如优先攻击驱逐舰或护卫舰)。这一机制意味着即使后排舰船也可能因敌方武器的战斗序列设定而提前遭受攻击。玩家需通过舰队编组策略间接影响实战中的舰船排序,例如在前排配置高防御舰船(如奇美拉级巡洋舰)吸引火力,保护中后排的输出型舰船(如卡利斯托鱼雷舰)。混编同类型肉盾舰船可提升前排的掩护效果,避免单一舰船过早被击毁。
舰船加点方案能进一步优化其站位表现。前排舰船应优先提升装甲防御和闪避率,例如红宝石级重型防护护卫舰可通过加点强化生存能力;输出型舰船则需优先缩短武器冷却时间并增加伤害,例如艾奥级攻坚离子炮巡洋舰的加点应以提升攻速和策略技能为主。防空型舰船需专注对空命中率与冷却缩减,而载机类舰船(如太阳鲸航母)则应侧重舰载机效能。
实战中,玩家需结合敌方舰队构成调整编队。若敌方以舰载机为主力,需增加防空舰船(如光锥级)的比例;若敌方侧重高火力巡洋舰,则需在前排配置针对性克制的舰船(如红宝石级对驱逐舰有显著优势)。增援指令可快速补充高人口舰船(如ST59防御战巡)以调整战线厚度,但需注意增援舰船的移动速度可能影响整体战术执行。
战舰的排列虽受系统限制,但通过站位选择、武器序列分析、加点优化和动态编组,玩家仍能实现高度策略化的舰队部署。这种设计既保留了战斗的不可预测性,又为深度战术规划提供了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