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御塔是敌方据点的核心防御设施,攻克时需要综合考虑兵种克制、战术部署和资源调配。必须优先削弱防御塔的支援部队,例如反坦克炮和榴弹炮单位,否则直接进攻会承受过高损耗。装甲部队应承担吸引火力的任务,同时利用步兵或摩托化单位绕后清理敌方反装甲单位,为后续主力部队创造安全输出环境。远程炮兵需保持最大射程优势,避免进入防御塔攻击范围,通过分散站位减少被范围伤害波及的风险。
防御塔的攻坚阶段需要严格把控部队入场节奏。坦克部队应率先急行军接近目标,吸引防御塔火力,同时榴弹炮和攻城炮需在安全距离同步展开攻击。若敌方存在防空设施,必须提前用步兵或坦克歼击车清除,否则后续空中支援将无法生效。部队协同的关键在于时间差控制,例如炮兵部署完成后,轰炸机再进场集中火力打击防御塔,这种分层推进能显著降低战损。过程中需实时调整部队位置,避免单位堆积导致被范围伤害集中消灭。
防御塔攻坚战往往伴随高消耗,需提前储备至少两轮替补军备,确保主力部队减员后能快速补充。橡胶和石油资源应优先保障,用于维持装甲部队和空军的持续作战能力。策略卡中的攻城武器和干扰射击可大幅提升效率,但需注意策略点分配,避免后期关键阶段无可用策略。战斗中若出现突发情况,例如敌方增援抵达,应立即撤退至炮火掩护范围重组防线。
丛林和公路的地形加成能显著提升特定兵种战斗力,例如反坦克炮在丛林中攻击加成明显。开战前务必使用侦察机确认防御塔周边兵力分布,避免误入敌方伏击圈。若防御塔位于复杂地形,可派遣小股部队诱敌脱离优势位置,再集中主力歼灭。战后需第一时间修复己方建筑并重建防御工事,防止敌方反扑。整个过程中,保持部队士气高于临界值是维持战斗力的关键因素。
手动控制部队走位能规避自动路径下的不必要损耗,例如坦克Z字形移动可分散防御塔攻击。多线操作时建议暂停游戏部署指令,确保各兵种严格按战术节点行动。残血单位应及时撤出战场,通过救死扶伤策略缓慢恢复,而非盲目填线。这些操作虽繁琐,但能最大限度保存高阶兵种实力,为后续战役积累优势。